昨日下午1时20分许,许昌路附近一所小学还未上课,操场上没有一名学生。早报记者张栋
昨日下午1时20分许,许昌路附近一所小学学生走过空旷的操场。
4月11日上午9时10分,正值杨浦区许昌路某小学课间休息,尽管未下雨,地面干燥,但操场上没有学生玩耍,低年级教室的走廊里也安安静静。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学生大多在教室里聊天,偶尔有人走来走去。
该校三年级学生徐清说,除了上厕所,他们下课“不可以”出来玩,所以她课间就呆在教室写写字、看看书。
“课间时,老师只让学生在走廊玩。”近日,有家长致电早报说,学生课间不能自由玩耍。随后,早报记者在部分学校走访3天,发现这一被家长戏称为“圈养”的课间放松方式,主要起因是为了保证学生课间玩耍的安全。
学校操场课间空荡荡
在许昌路这所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学生在同一校区学习,同学们在课间很少出教室。该校五年级的学生汪天天说,下课的时候,老师只允许学生到走廊上走走,不让去操场,“老师说要考试了,要看书。”
“我们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在同一个校区上课,都是只能到走廊上玩。”该校五年级的学生于笑笑说。
这种情况在上海小学中并非个例。昨日早晨7时30分,上海小学大门口,学生由家长护送或三五成群地走进校门。二年级学生汪林说,按要求,下课时,同学们都只在所在楼层的走廊中玩耍,不能去操场。
早报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名上海小学的学生及随行家长,受访学生均表示,课间休息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教室所在楼面”。
昨日下午3时40分,凉城第三小学的三年级学生秀秀被舅妈接回家。秀秀说,同学们课间休息时想去操场一般是不行的,“我们下课都在走廊上玩,除非老师让我们去办公室或者叫我们做其他事情,才可以去别的楼层或者其他地方。”
“老师怕学生出意外”
学生在课间为何不能去操场玩?凉城三小的五年级学生朱伟伟说,老师为了避免同学们意外受伤,要求课间不去操场。
“我上一年级时,学校是允许学生课间去操场的,但后来就不允许了。学校这样做好像是为了我们的安全,以前有同学课间在操场上摔伤了。”上海小学的五年级学生章州说,现在,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生下课后只能在教室所在的楼面玩耍,操场是上体育课时才能去的。
而真如一所小学的老师表示,他们学校虽然允许学生课间可以在学校内玩耍,但对其他小学只允许学生课间在走廊玩的做法表示理解。“其实,学校也是尽量让孩子玩,比如我认识的一些兄弟学校的老师,也会在课间带领孩子们踢毽子、做游戏等,但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万一在学校嗑哪碰哪,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一般会说老师监管不力,老师也实在是‘有苦说不出’。”
“学生不愿出教室玩”
不过,与学生说法不一致的是,上述许昌路某小学的校长昨日称,该校一至五年级的学生下课都可以出去玩,老师也鼓励学生这样做,“比如说在走廊望望远处,放松一下;或者在走廊、操场做一些正当的游戏。但很多同学课间自己不愿意走出教室。”
当早报记者表示4月11日上午,确实没看到该校有学生课间时来到操场上活动,这位校长说:“老师肯定不会强制禁止学生下课不准出来玩,我会在班主任会议上着重强调这个问题。”
昨日下午4时15分,虹口区第四小学开始放学,该校五年级学生姜烨说,班里的同学课间很少到操场上玩,“五年级的教室在四楼,我们下课后如果跑到操场,还没玩两分钟就该上下一节课了,所以我们一般都在教室玩传橡皮等游戏。”
早报记者在虹口区第四小学校门前随机采访多位学生,发现和姜烨一样因来回太麻烦而放弃课间去操场的学生大有人在。不过,他们都说,如果时间允许,“还是愿意去操场玩的。”
(文中小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声音
赞成:有利于安全和上课集中精力
在沪上某知名育儿论坛上,学校禁止学生去操场玩耍的做法被家长们戏称为“圈养”教育。
但一位家长留言反对说:“我女儿的学校是不‘圈养’的,结果上小学一年级时,女儿经常受伤,有自己摔的,也有被小朋友推倒绊倒的,她的眼角曾被小朋友撞伤,缝了7针,差一点点伤到眼睛,我们吓死了。学校还是管得严点的好,‘圈’就‘圈’吧。”
“我认为学生课间就应该只在教室附近活动,随便走走,看看远处,和同学做做游戏,都挺好的。这样,等到上课后,学生能及时回到教室,迅速安下心来学习。我女儿他们就是这样,我觉得不错。”另一位家长用另一个理由支持“圈养”说,“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们下课后都到操场上玩得满头大汗,等上课铃响了,再急匆匆地赶回教室(说不定还会迟到),要花上10分钟才能进入学习状态,而一堂课只有35分钟,老师还不要气死了?”
昨日,部分家长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对部分学校的“圈养”做法则表示理解,“小朋友这么小,课间休息的安全很成问题,学校不让学生去操场也是为了安全,挺好的。”
反对:小孩要会玩,消极保护不好
不过,反对“圈养”的家长也比比皆是。昨日下午5时许,余姚路森恺苑小区公共活动区里,家长李女士一边用手护着女儿小珊珊的腰,一边“狠心”将吊在单杠上的女儿翻向单杠另一边,“小时候我们练单杠可是在水泥地上,现在小区的活动区是橡胶地,摔下来也不至于受太大的伤。”
李女士说,珊珊今年九岁,在学校也是被“圈养”的,“既然学校里不能玩,那就回家后再帮她‘补玩’。到了周末,我们至少会留半天时间带她去公园或郊区,小朋友就是要会玩。”
在这个育儿论坛上,更有家长征集“不圈养学生”的学校名单,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到这些学校学习。
对于部分小学出于安全等原因“圈养”学生的做法,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晔萍表示,这一行为消极理解了“安全”的含义。
“怎么在游戏中保护自己、不伤害别人,其实是有学问的。”刘晔萍说,比如说老师可以教学生“跑的时候手里不要拿东西,手不可以放口袋里,眼睛要注意前方,不能撞别人。”
“当然,孩子多了确实防不胜防,但我们不能看到问题就回避。‘圈养’的结果,可能孩子在教室、在学校不会出事,但一旦走出大人的监护,孩子就可能成为最容易受伤害的人。”刘晔萍说。
教育部门:课间不让玩?绝对不行
对于被家长戏称的“圈养”教育方式,本市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不能草率而论,“下课不让小朋友玩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也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
据悉,本市自去年推广“阳光体育”,学生每天要锻炼一小时,不过活动的时间由学校自己安排,主管部门不做一刀切的规定。教育部门表示,已经到部分学校走访、了解了相关情况,将重视加强这方面的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