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捐资发放出现的问题看制度进步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20多天,灾区防疫,灾民安置,堰塞湖排险等一系列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展开。正如很多人指出的那样,我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审视整个抗震救灾的过程,我们有必要对救灾实践中有效的办法及时进行制度上的梳理和总结,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制度层面上的弥补。让此次灾难成为制度进步的契机,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仅是对生者负责,也是对死者最大的安慰。   这次灾难是对我国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国民精神的一次检验,中国人民高分通过了考验。政府在地震后反应迅速,短时间内集结了大批的救援力量,民间社会广泛参与,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地参与援救,以及媒体及时进行透明广泛报道,向世界各国的救援力量打开国门,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能够获得高分的因素。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其中有许多举措还只是非常状态下的临时之举,有许多政策和建议还缺乏实施的细则。因此,在下一步的重建工作中,救灾体系和制度的建设是必须考虑的内容。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办法,要及时地进行制度上的提升,使之上升为政策、法律、法规。国内外抗灾经验中积累的一些有效措施,要及时地加以引进、吸收。我们要力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法规体系,使得以后再有灾难来袭时,公开透明、统一专业、权责明晰、分工明确、有序配合等原则成为我们每一次的救援行动的准则。   救灾之外的一些问题,同样值得关注。震后十多天,各地对灾区所捐助的款项已达370多亿元,捐助物资在发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质疑声音,说明我们慈善捐助的流程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相关的部门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审计署派出的审计小组已经入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民政部的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办法也即将出台。对救灾物资和慈善团体的监管和审计应该成为一种常态,要有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将全国人民的爱心不打一丝折扣的送到灾区人民的面前。同时,灾区校舍大量垮塌,学生伤亡惨重的现实也暴露出了学校建筑从建造到安全检查等方面的漏洞,我们一方面要彻查倒塌校舍到底有无质量问题,对确有质量问题的,对建造方严惩不贷,另一方面要从法律上保障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孩子们能用上最坚固的校舍。   救灾的过程也是学习、进步与改正的过程,正视地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总结抗震救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尽快形成一套抗灾与防灾的管理体系,用制度为公众支起一个安全网,是灾难留给我们的责任。面对这一责任,我们责无旁贷。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