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的惨烈之夜--目击日本救援队在灾区展开搜救

新华网四川青川5月17日电(记者白洁)(编辑的话:时断时续的手机通话,哽咽的声音,焦急的等待和身处千里之外的无奈,编辑从16日凌晨到17日就这样艰难地与身处四川地震青川灾区的记者白洁保持着联系。随同日本救援队进入青川后,她冒着余震,尽一切努力向后方报回了前方搜救的情况,我们也播发了多条稿件。昨晚,白洁与外交部的几位女性工作人员在救援车中渡过了难忘的青川之夜。今天上午,她向后方传回了这条稿件。) 17日零晨3时。青川县城解放街。一片寂静中,只有位于中国人民银行青川支行院内的青川县中医院家属楼坍塌现场仍传来隆隆的马达声。7名日本搜救人员正借助小型挖掘机在3米多高的瓦砾堆全力搜寻被埋的母女二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支在特大自然灾害后进入中国的国际专业搜救队伍。 艰难搜救,向遗体默哀 日本救援人员全面展开救援,已经过去12个小时;距离名叫宋爱梅的女性和她刚出生70天的婴儿被埋已经110多个小时。 据日方搜救人员中岛康介绍,自16日晚救援团决定通宵搜救以来,救援人员分两批次工作了4个多小时。他表示,搜寻难度非常大,现场仍残留了大量东西,救援人员还在确认女婴的具体位置,在日本从未见过这么惨烈的搜救现场。 日方救援人员在16日下午抵达现场后,迅即了解确定被埋人员的大概方位,之后圈定警戒范围,开始一刻不停地进行搜救。下午5时,在通过生命探测仪判断被埋人员几乎没有生还希望后,救援人员开始使用大型挖掘机,期待尽快找到遗体。 由于大型挖掘机无法在晚上工作,救援团于当晚决定改变策略,将救援人员分成3班,每班工作2小时轮替,借助小型工具,通宵搜救。 记者在挖掘现场看到,搜救地点已经由下午靠近出口的位置向内侧房屋转移,身着橙、蓝两色搜救服的救援队员在残垣断壁中奋力工作,而他们的周围就是布满裂缝、尚未坍塌的墙体。 现场惊险不断。就在记者写稿的短短1个多小时之内,就发生了四五次余震,其中四级多的一次震感较大,能听到街道两旁建筑物残渣纷纷落下的哗哗声。而在16日下午,类似强度余震也曾数度发生。 走出解放街向右,是滨河路。由于电还没通,不少无家可归的灾民带着脸盆、被褥、暖瓶及一些简单行李聚集在这里。夜里温度不高,一些仅穿着短袖衫的人们蜷缩着凑在一起取暖。 17日晨7时25分,一夜奋战后,母女二人的遗体终于被搜救人员用手挖掘了出来。日本救援队全体人员向遗体默哀。 一路艰辛,坚定挺进 此前24小时,首批31名日本救援人员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回顾赶赴青川的过程,可谓一路艰辛。 16日凌晨,刚驶出机场30多公里,车队就因前方道路发生严重车祸,受阻达1小时之久,不得不重新选择其他道路前往青川。一路上,不断看到损毁严重的路段,以及从山上滚落的石块,有的甚至大过一辆卡车。在青川县七佛乡茶园示范林附近,山体大面积滑坡,将车道堵了一大半。沿途目睹不少被落石砸中、面目全非的小型面包车和农用车,玻璃碎了一地。 7个多小时兼程之后,车队终于在上午10时抵达搜救点关庄镇救灾指挥部所在地——一片开阔的河谷。 然而,当地的情况不容乐观。由于指挥部距离发生大面积山地滑坡地还有5公里路程没有疏通,只能步行。救援团当即派出6人的先遣队前去勘查情况。 据救援团团长小泉崇介绍,现场约有1500万方的泥石流,最深处达100多米,最浅处也有10米。而此批救援团只有31人,面对如此巨大的山地滑坡实在无能为力。 他表示,此批救援人员擅长在城镇作业,尤其是房屋倒塌情况下搜寻作业,应对山体滑坡没有太多经验。经与青川县现场指挥中心协调,救援团决定放弃关庄镇,于12时前往青川县城的乔庄镇,搜救那里被压在瓦砾废墟中的人员。 从关庄镇前往青川县城的乔庄镇大约60公里。可就是这段通常40-50分钟路程,却走了整整3个小时。终于在16日下午3点,车队顺利抵达青川县城。 “四川人还是乐观的” 在日本救援人员在进行搜救的时候,有大批居民在警戒线外焦急地等待。一位小伙子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住在安置点的帐篷里,目前食品、水等供应齐全。 他说:“家里什么也没有了,看来今年冬天肯定是要在帐篷里过了。” “不过,四川人还是乐观的。”小伙子补充说。 16日晚,附近的居民带着几箱政府发放的方便面和开水,自发来到救援现场,为救援人员提供免费的晚餐。这也是这些日本人来灾区后吃上的第一顿热食。 中国外交部已在成都设立前方抗震救灾工作组,不断与国际救援队进入的各个灾区救援点保持联系,以了解最新的救援情况。 已于16日下午5时抵达成都的第二批29名日本搜救人员于17日中午抵达青川。这批救援人员携带总重数吨的搜救工具,包括水泥切割机等,还有搜救犬,料想搜救将更加有效进行。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