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 发表于 2008-5-27 11:45

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历程

      历史不能忘记

  ——1981年,第12届世界杯赛的入场券几乎已经到了中国队的手中,却在最后关头因沙特阿拉伯队0:5负于新西兰队而易手。这一比分使已经解散的中国队不得不召回队员匆匆上阵与新西兰队进行一场补赛,补赛1:2的结果使中国足球开始了久挥不去的梦魇。

  ——1985年,命运多舛的中国队再次没能把握住机会,在小组赛最后一场主场打弱旅香港队时,意外地以1:2失利,酿成轰动一时的“5·19”事件,使中国足球受到了重大打击。 

  ——1989年,中国队再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两次在最后三分钟连丢两球被对手翻盘,两个黑色三分钟让中国足球累年的不懈努力瞬间化为乌有。

  ——1993年,中国队的首位外籍教练施拉普纳走下了神坛,他和他率领的国家队在小组赛中就被伊拉克队和也门队断送了前程。

  ——1997年,中国队在十强赛首场比赛主场2:0领先却被伊朗队连扳四球,此后又在主场一球领先的情况下被卡塔尔队反超,又与出线权无缘。

  我们曾把这些难言的伤痛归结为幼稚、轻敌、运气、失误、精神、心理等等,今天我们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早早请来老谋深算的米卢蒂诺维奇担任国家队主教练。抽签时幸运地避开伊朗、沙特阿拉伯这样的强队。球员经过了逐渐趋于完善的职业联赛的锻炼,心理素质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这一点一滴,积少成多,使中国队变成了十强赛中发挥最为稳定的一支球队,力压宿敌阿联酋、卡塔尔和乌兹别克斯坦队。压抑已久的中国足球人和亿万球迷此时才把欢乐的泪水尽情抛洒。

         执着永不放弃

  一次次失意,一次次加剧伤痕累累的中国足球的创痛,但却改变不了中国足球执着的世界杯梦想。屡败屡战的中国足球在用行动呐喊:我们永不放弃。

  戴麟经、苏永舜、曾雪麟、高丰文、施拉普纳、戚务生,这些名字每一个都能勾起中国足球的一段伤心往事,但是在一个共同目标的指引下,他们前仆后继。郝海东、范志毅等元老级队员是在进行着他们的第三次冲击。迟尚斌、沈祥福等则是在教练岗位上延续着自己未圆的世界杯之梦,他们的更多队友如今同样也在从事着为中国足球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工作。更多的足球人从来不曾得到进入国家队甚至甲级队的机会,却无怨无悔地甘当默默无闻的绿叶。

  伴随着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足球也实现了由专业足球向职业足球的转变,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1989年从山东队退役的李强被辽宁队收入帐下酿成“李强事件”,而今天不但国内转会司空见惯,联赛中还有多种肤色的外籍球员在为国内俱乐部效力,同时还有球员先于中国足球走出国门闯荡世界;1988年辽宁成立第一个半职业化的俱乐部和1995年大连万达队第一个实现职业化都曾是中国足球的里程碑,今天国内的甲级俱乐部无一例外地职业化,中国足协更是正在酝酿更高规格的中超联赛……

  国家队第一位外籍主教练施拉普纳的失败曾经让人们对外籍教练划上了问号,但是逐渐成熟起来的中国足球不仅没有因此否定国际交流,反而加快了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今天外籍教练几乎占领了国内甲级队的半壁江山,而米卢蒂诺维奇则指挥着中国队实现了中国足球梦寐以求的世界杯梦想。

  米卢蒂诺维奇的经验无疑是中国队出线的重要砝码,但中国足球永不放弃的执着才使胜利的到来成为可能。

              与祖国命运相连

  如果说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那么这种旧式足球就如同当年的中国历朝历代一样,虽然有过强盛和辉煌,但终究摆脱不了闭关锁国的束缚,只能成为富家子弟茶后饭余的消遣,与今天的世界第一运动不可同日而语。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足球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迹,水平的提高明显加快。但稚嫩的中国队在1957年的第一次冲击中客场0:2输给对手,虽然在主场取得了第一场国际比赛的胜利,却在加赛打平后因净胜球少而被对手淘汰。

  中国队没有在此后五届世界杯预选赛中露面,虽然这无法阻挡人们对足球的挚爱和足球运动的开展,却使中国足球在与世界的交流和国际比赛的经验方面留下了过多的欠帐,为后来的屡次失利埋下了苦涩的种子。

  改革开放和中国在国际足联合法席位的恢复,使得国人从未泯灭过的世界杯之梦重新燃起。从1980年到1997年,中国队五次向世界杯发起冲击,其间数次与世界杯决赛圈仅一步之遥,却总在最后关头功败垂成。

  “国运盛,体育兴”。迈入新世纪的中国向世界敞开胸怀,先后迎来了北京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指日可待这样的大事,而中国队此时世界杯出线,同样是打开了中国足球通向世界的一扇大门,挥洒了国人酝酿已久的那一份成功的欢乐。

  44年叩开的胜利之门,使中国足球终于能够登上世界杯的大舞台;只有永不自满,中国足球才能更上一层楼,跟上祖国的步伐,把自己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历程